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39篇
农学   16篇
基础科学   2篇
  14篇
综合类   41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抚郡农产考略》是清末江西有代表性的农学著作,不仅保存有抚州地区大量农产种类、栽培与加工技术等资料,还包含了大量的商品经济信息。作者何刚德已经认识到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会对生产有束缚作用,他在记载各类农产品时,提出“价值”的概念且用货币价格对其衡量,并深入揭示了农产品上市时间、供求、地理、交通条件等因素对价格的影响,进而寻求增值之道。何氏提倡多种经营,大力种植棉花、烟叶等经济作物,发挥柑橘、甘蔗等名优特产优势,促进农业的商品化生产。他还建议通过深加工的方式获取更高利润,并对未能引进西方的先进加工技术而感到惋惜。《抚郡农产考略》体现了中国近代官僚知识分子对农业经济转型的探索,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三连栋日光温室温度场分布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冀中南地区冬季雾霾天气严重,日光温室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保温功能,设计建造了三连栋日光温室,为进一步验证其性能,应用MATLAB软件对三连栋日光温室进行二维温度场的拟合和图像绘制。结果表明:00:23三连栋日光温室的温度为8日>9日>10日;06:23为温室一天的最低温度,10日的06:23为3天最低温度;12:23为多云~阴的8日温室的最高温度,14:23为阴~晴的9日温室的最高温度,12:23—14:23为晴天的10日温室的最高温度,3天温室最高温均能达到30℃,16:23温度下降较快。多云~阴的8日、阴~晴的9日09:23—10:23依次从温室的北、中、南栋的上中部开始升温,16:23先从温室下部开始降温;晴天的10日09:23—10:23依次从温室的南、中、北栋开始升温,16:23依次从温室的北、中、南栋开始降温。在温室温度最低时或最高时,北栋北后侧中下部区域为温度的最高点或最低点。8—10日09:23与18:23(15~20℃)、08:23与20:23(10~15℃)温室温度各栋之间及各区域基本相同。同一天内温室地温中栋最高,地温白天北栋最低、夜间南栋最低;10日夜间南栋地温最低,最低地温13℃,白天中栋地温最高,最高地温22℃。光照强度9日<8日<10日。三连栋日光温室在2月中旬喜温果菜类即可定植,较单膜塑料大棚提早定植25~30天,同时又规避了冬季低温阴雪雾霾天气出现频次高的时段,三连栋日光温室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3.
浮顶罐大修中,金属结构的涂装工作量大,强度高,制定合理的朋修方案,选择适用的表面预处理方式,编制细致的涂装工序,是提高油罐大修的工作效率和保证施工质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筛选抗枯萎病的生姜品种,建立抗病评价体系,为生姜枯萎病抗病品种选育及抗病机理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取5个生姜主产区的主栽品种,采用室内人工接种法测定枯萎病菌(腐皮镰刀菌)侵染对不同生姜品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几丁质酶(CHI)、β-1,3-葡聚糖苷酶(GLU)活性及次生抗菌物质含量、超氧阴离子(O2-·)、过氧化氢(H2O2)、丙二醛(MDA)含量等的影响,结合抗病系数、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相关分析和隶属函数对5个生姜品种幼苗的抗病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山东大姜病情指数最低(4.0)、发病率最低(4%)、发病周期最长(24 d),表现出较强的抗病性;罗平小黄姜病情指数最高(45.2)、发病周期最短(7 d),表现抗病性较弱。不同生姜品种幼苗接菌后的生理生化指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山东大姜的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防御酶(PAL、CHI、GLU)活性和次生抗菌物质(总酚、类黄酮、木质素)含量均高于其他品种,O2-·、H2O2和MDA含量低于其他品种,而罗平小黄姜呈现相反趋势。主成分分析将12个单项生理生化指标转换为3个独立综合指标,聚类分析将5个生姜品种划分为3类,结合隶属函数综合评价结果,5个生姜品种抗病性强弱表现为:山东大姜>凤头姜>竹根姜>贵州黄姜>罗平小黄姜,与人工接种试验中5个品种的发病程度一致。相关分析结果显示,SOD和类黄酮与抗病性综合评价值(D值)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5个生姜品种中山东大姜抗病性最强,罗平小黄姜抗病性最弱;SOD和类黄酮可作为生姜枯萎病抗性鉴定的主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南方农田残膜回收作业过程中,因土壤粘性强导致残膜夹带土壤多,残膜极易缠绕在机具上,影响机具正常工作。针对该问题设计了一种膜土分离装置,该装置主要由挑膜弹齿、滚筒和凸轮压板机构组成,可在挑膜过程中去除膜上表层土壤并在送膜过程中去除膜下土壤,通过试验分析得到影响膜土分离的主要因素为机具前进速度、挑膜转速和滚筒安装倾角。确定以上述三个因素为试验因素,以含土率和缠膜率为响应值,进行三因素三水平响应面试验。利用Desige-Expert软件建立各因素与缠膜率、含土率的回归模型,分析各因素对回收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对含土率的显著性顺序为:机具前进速度>挑膜转速>滚筒安装倾角;对缠膜率的显著性顺序为:滚筒安装倾角>挑膜转速>机具前进速度;同时,对试验因素进行优化,得到因素的最佳组合为:机具前进速度为1.12 m·s-1 ,挑膜转速为92.00 r·min-1,滚筒安装倾角为17.00°,此时的含土率为13.00%,缠膜率为1.70%。通过土槽模拟试验,设置上述最佳工作参数组合,得到含土率为13.45%,缠膜率为1.78%,验证结果与模型优化结果相对误差都小于5%。该膜土分离装置可以解决南方粘性土壤膜土分离困难、残膜率高的问题,为后续膜土分离装置及残膜回收机的设计与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柴达木盆地弃耕地盐渍状况的主分量分析   总被引:30,自引:5,他引:25  
采用主分量分析(PCA)方法对柴达木盆地弃耕地盐渍化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属于中重度氯化物盐渍地、耕作层含盐量在0.5%-4.0%之间,盐分表聚强烈,基本无自然淋溶过程。耕作层第一、二主分量显著,累计贡献率高达95.0%左右,反映了该区土壤含盐量及盐离子分布规律,认为全盐量、Cl^-,Mg^2+是该弃耕地盐渍环境的特征因子。  相似文献   
7.
水曲柳萌芽更新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水曲柳的萌芽更新特性,以便恢复和发展水曲柳资源,作者在长白山林区对水曲柳林进行了不同采伐季节、不同伐桩直径、不同伐桩高度、保留不同萌条数的试验,并调查了水曲柳自然定株的定株结果及定株时间.结果表明,水曲柳萌生条只在采伐后的第一个生长季节内萌发,到第二个生长季节伐桩就失去了萌生能力;在非生长季节采伐而萌发的萌条其生长情况明显好于在生长季节内采伐而萌发的萌条;萌条数量随着伐桩直径的增大而增多,但萌条的平均高、茎生长量却不随伐桩直径的变化而变化;萌条数量与伐桩高度呈负相关关系;人工定株有利于水曲柳萌条的生长,以保留萌条1~4株较好;水曲柳自然定株结果以2~4株为主.自然定株时间主要发生在萌条3~10龄这个阶段.  相似文献   
8.
为建立基于智能体和元胞自动机(Agent-CA)的鱼道内鱼类行为模型,该研究以计算流体力学软件得到的水流流场数据为基础,根据过鱼试验研究认识到的鱼上溯行为特征和规律,定义了不同场景下鱼的避开障碍、寻找主流、逆流向前、逆流后退、冲刺、随机6种行为和行为规则,将鱼道划分成多个二维元胞空间,将元胞空间中元胞状态为"鱼"的网格看作是一个智能体(Agent)。在3种体型的竖缝式鱼道中应用该模型对草鱼幼鱼的上溯行为进行模拟,并将模拟结果与实际过鱼轨迹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研究构建的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实际过鱼的主要上溯轨迹,针对3种体型竖缝式鱼道的模拟特征轨迹范围相对误差分别为23.5%、7.7%和2.3%。本研究提出的基于智能体和元胞自动机的鱼道内鱼类行为模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可为鱼类行为模拟研究提供重要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
通过引入泛复变量求解Navier-Stokes方程,得到不可压缩流体Navier-Stokes方程的一种泛复数解,即速度场和压强场的泛复数表示。  相似文献   
10.
文中针对生态文化社会活动体系的公众偏好展开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从生态文化社会活动体系的建设必要性与生态文化社会活动体系的公众偏好性两个方面对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1)超过一半的公众将其生态态度与生态实际行为的偏差归结为没有社会活动或者人的引导与带动,生态文化社会活动体系的建设具有现实的必要性;2)公众对各种类型的生态文化活动存在不同的偏好度,其中公益型和体验型社会活动在公众中具有最普遍的喜爱度和认知度。在基础上,文中进一步分析出目前生态文化社会活动体系存在的数量上存在较大缺口、内容上创新性不够、形式多样性不够、开展持久性不够等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西安生态文化社会活动体系建设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